《天津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通过天津市政府批复,正式对外发布。该《规划》指出,天津工业在“十二五”期间将着力发展一批优势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标志性高端产业集聚区和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千亿元企业集团。到“十二五”末,天津工业将成为我国与世界实现产业对接的创新平台,全国新型工业化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该《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天津工业将以16%的年均增长速度递增,到“十二五”末,全市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5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9000亿元,均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将培育形成装备制造业1个万亿元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石油化工产业等2个超5000亿元产业和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等4个超千亿元产业。工业利税将突破3000亿元,其中利润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5%,分别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将加快培育壮大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壮大产业规模,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构建新的增长点和发展优势。到2015年,产值规模达到1万亿元以上,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航区和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将达到30%左右,八大优势支柱产业产值比重保持在90%以上,产业结构具备高端化的显著特征。
“十二五”期间天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将达到1.4万亿以上,年均投资2800亿元。届时,天津将构建形成京津走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和临海重型产业发展带,产值规模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70%,形成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冶金6个千亿元级产业集聚区和50个特色产业集群,工业地均产出提高到60亿元/平方公里,形成“两带集聚、多极带动、周边辐射”的工业总体空间布局。
将紧紧抓住体系、人才、机制三个环节,着眼于提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快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产业研发平台和国家级、市级、企业级三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到2015年,力争引进国家级大院大所累计达到100家,聚集国内外高水平研发机构30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00家,企业专利申请量达到2万件以上。将形成一批能够参与全球竞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销售收入超百亿的企业达到60家。重点攻克超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海量存储、物联网传输、光纤传感、大功率风力发电、聚光太阳能、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高速轨道机车、空间技术等100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形成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北斗卫星通信导航系统、关键传感器件、超高强度发光LED、新型动力锂离子电池、大型涡扇民用支线飞机、超大规格数控复合机床等100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重大产业化产品。(记者 吴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