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计划生育少生四亿多人拆除“人口爆炸”引信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07年01月11日   来源:新华社

    新闻背景:世界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势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 朱玉)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势:

    ——生育水平逐步下降,人口总量经历高速增长后进入增速趋缓时期。发展中国家总和生育率从6.2下降到2.9,发达国家从2.8下降到1.6。据联合国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全球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将基本完成。

    ——人口年龄结构持续老龄化。2000年,世界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分别达到10%和7%,欧洲为20%和15%。

    ——人口素质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人口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接近50%。

    新闻背景: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名词解释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朱玉)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11日公布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报告中相关名词解释如下:

    总和生育率:一定时期(如某一年)各年龄组妇女生育率的合计数,说明每名妇女按照某一年的各年龄组生育率度过育龄期,平均可能生育的子女数,是衡量生育水平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生产力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三者相结合而形成人口再生产的特征,依据这些特征人口再生产区分为不同类型。人类历史上有三种人口再生产类型:原始的(高出生率、极高死亡率和极低自然增长率)、传统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较低自然增长率)、现代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原始人口再生产类型与采集、狩猎经济时代相适应;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时代相适应;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经济相适应。三种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更替不是偶然的,而是生产力革命的客观必然结果。

    更替水平:指这样一个生育水平,同一批妇女生育女儿的数量恰好能替代她们本身。一旦达到生育更替水平,出生和死亡将逐渐趋于均衡,在没有国际迁入与迁出的情况下,人口将最终停止增长,保持稳定状态。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依人口年龄结构的不同而不同。目前,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生育率都已达到或低于更替水平。一般认为,总和生育率为2.1即达到了生育更替水平。之所以为2.1而不是2.0(一个孩子对应父母中的一个),是由于在出生时,男孩数要略多于女孩数,且一部分女孩将在育龄期前死亡。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较高,因此,达到生育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率一般高于2.1。

    低生育水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

    人口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用于从人口角度反映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关系。根据劳动年龄人口的两种不同定义(15岁-59岁人口或15岁-64岁人口),计算总抚养有两种方式。

    人口红利: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依次形成从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到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再到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的三个不同阶段。在第二阶段,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人口抚养负担轻,人口生产性强,社会储蓄率高,有利于经济增长。这一人口年龄结构最富生产性的过渡时期通常被称为人口红利期,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这种潜在贡献就是人口红利。

    人口老龄化:指人口中老年人比重日益上升的现象。促使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原因是生育率和死亡率降低,主要是生育率降低。一般认为,如果一国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那么该国人口就属于老年型。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是由生物学规律决定的,保持在103-107之间。

    我国的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第一次出生人口高峰出现在1951年-1958年,形成了中国人口规模“由缓到快”的增长基础;第二次出生人口高峰出现在1962年-1976年,是由于灾害后的补偿性生育和年龄推移形成的;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出现在1985年-1991年,是由于前两次出生人口高峰年龄推移形成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贵州省:20年扶贫攻坚使1245万农村人口摆脱贫困
· 2007年石家庄市确定解决6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 温家宝会见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代表
· 温家宝:坚持基本国策 加强和改善人口和计生工作
· 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创造良好人口环境
· 赵白鸽:中国面临全球最大、最迅速的人口迁移运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