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政策支持 加快项目建设
2000年至2009年上半年农业部累计在西部安排农业投资381亿元,2002年至2009年累计安排西部地区财政补贴补助资金304.7亿元
记者:农业部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开展了哪些重点工作?
危朝安:围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农业部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性文件,如《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意见》、《农业部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等,围绕实施天然草地保护工程、加强粮食基地建设等十个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
切实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据初步统计,2000年至2009年上半年农业部通过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种养业良种等项目,累计安排西部地区农业投资381亿元,同时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财政补贴补助项目,2002年至2009年农业部累计安排西部地区财政资金304.7亿元。
加大对西部地区农业人才的培养力度。2004年以来“阳光工程”共培训西部农村劳动力521万人。2006—2008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覆盖了西部地区558个县22750个示范村,培训专业农民90多万人。
增强生产能力 促进收入增长
2008年,西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4860.4亿元,比2000年增长158.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81元,比2000年增长113.3%
记者:请介绍一下十年来西部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危朝安:十年来的主要成就可以用七句话来概括: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农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优势特色农业迅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科研条件不断改善,科技应用水平稳步提高;农业资源保护能力逐步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牧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2008年,西部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4860.4亿元,比2000年增加9107.3亿元,增长158.3%;西部地区粮食产量由2000年的1.29亿吨增加到2008年的1.4亿吨,增长了8.5%。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扎实推进,一批优势特色农业迅速发展。如新疆的啤酒花、枸杞、红花、番茄等特色农产品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0%、50%、60%和90%以上。
农牧民收入也大幅提升。2008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81元,比2000年增长113.3%。如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50元,比1999年实际增长1.32倍。
保护开发并重 转变发展方式
确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记者:西部经过十年的大开发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请你具体介绍一下。
危朝安:主要的经验有以下四条:
坚持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并重,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确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着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实践证明,特色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生态观光农业等农业特色产业,是西部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在增长点。
坚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践证明,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西部地区农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
坚持推进科技创新与应用,切实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践证明,在农产品产量增加、质量提高更多地依赖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应用的情况下,加快西部地区现代农业进程,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应用。
培育优势产业 发展现代农业
积极打造“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粮食、棉花、油料、畜牧生产基地,加快培育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的特色优势产业
记者:今后,进一步推进西部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战略重点是什么?
危朝安:着力强化农业政策、科技、人才、物质装备和基础设施等支撑条件建设,努力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壮大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打造“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粮食、棉花、油料、畜牧、水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培育和发展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的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战略重点是:
加快结构调整,构建西部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依据西部地区独特的资源禀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符合西部实际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转变发展方式,切实加强资源环境的开发与保护。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前提,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道路。
另外,还要改善生产条件,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加强服务保障,加快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