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极中山站12月17日电(记者 崔静)在日前圆满完成南极中山站物资卸运任务后,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的中山站度夏考察队员已陆续进驻中山站,并全面展开在东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
按计划,考察队员将在中山站度夏考察期间执行12项科考任务,实施冰川学、气象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系统综合考察。与此同时,中山站越冬队员也将在此期间进行大气、臭氧、地磁和高空大气物理常规观测。
在为期两个多月的南极度夏考察中,科研人员将首次进行大范围南极地物光谱采集,为编绘全球首张全南极高分辨率遥感地物分类图提供数据支持,这张分类图将首次全景展现海冰、多年冻结而成的蓝冰、雪、裸岩、土壤、沼泽、湖泊、冰裂隙等地物在南极洲的分布情况。
中国科考队员还将首次借助一架无人驾驶的飞机大范围勘测南极海冰。这架无人机将携带航拍相机、红外辐射计和红外探头等仪器,在中山站附近的普里兹湾海域上空开展海冰观测试验。
此外,科考队员还将在东南极区域实施埃默里冰架野外考察、阿曼达湾南极特别保护区生态考察、达尔克冰川动力学和拉斯曼丘陵地区典型湖泊观测,建设监测海水水位的中山站自动验潮站,研究东南极潮汐特征。
中国南极中山站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位于南纬69度22分,东经76度22分,是中国建立的第二个南极考察站。站区平均海拔高度11米,距北京1.2553万公里。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山站配备有供科学研究使用的多种仪器设备,适于开展冰雪、气候、生物、地质、高空大气物理等学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