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第26次南极考察:中国首次在南极成功回收潜标系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0年02月2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极中山站2月20日电(记者崔静)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日前在南极第三大湾普里兹湾海域成功回收一套潜标系统,这是中国首次在南极成功投放并回收潜标,潜标记录的观测数据将为研究南极环境提供重要参考。

    此次回收的潜标系统主要由温度盐度采集器、沉积物捕获器、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和浮球组等设备组成,主要对南大洋的温度、盐度、流速等数据进行长期观测,分析普里兹湾冰间湖形成和维持的过程,为研究南极大陆周边海域海洋、海冰、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支持。

    这套潜标系统是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于2009年12月6日在前往中山站的途中布放的。截至回收之日,该潜标已连续进行了2个多月的成功观测,获取了理想的观测数据和样品。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员薛宇欢表示,这是中国首次通过潜标获取长时间、不受海面气象条件干扰的南大洋定点观测数据,弥补了长久以来中国南大洋考察以走航观测和大面站观测为主要观测方式的不足。

    南大洋又名南极洋,包括南纬60度以南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面积约3800万平方千米,是唯一环绕地球并东西贯通的大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尽管科学研究表明,威德尔海和罗斯海是南大洋底层水的两个主要生成源地,但作为南极第三大湾的普里兹湾是否也有南大洋底层水生成源地,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薛宇欢说,潜标系统记录的数据将有助于科研人员调查南极普里兹湾内的长期水体变化特征与运动过程,获得普里兹湾是否也有南大洋底层水生成源地的直接证据,进一步了解南大洋在全球大洋环流过程中的作用。  

 
 
 相关链接
· 第26次南极考察:雪龙号返回中山站进行物资卸运
·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队员们在中山站过除夕
·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内陆考察队平安返抵中山站
· 图表: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格罗夫山考察路线示意图
·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的两支内陆考察队在冰盖上会合
· 第26次南极考察格罗夫山队撤离 采集陨石1618块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