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重旱五问——专访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0年03月2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记者 姚润丰)一场波澜壮阔的抗旱救灾攻坚战正在西南大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人们在鏖战旱魔的同时,心存疑问:在西南这样的丰水区,缘何频繁出现旱情?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旱情?全国防汛抗旱的“中枢机构”是怎样紧急行动的?重旱如果持续下去怎么办?百年不遇的重旱给我们带来哪些警示?

    26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为我们解析与当前旱情有关的五大热点话题。

    一问:丰水地区缘何频现旱情?

    记者:西南地区是全国名副其实的丰水区,这次重旱区云南的水资源总量位居全国第三。但是,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些地方好像旱情不断,今年更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其中原因有哪些?

    刘宁: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不均,既体现在区域上,也体现在一年四季间。西南地区大江大河多,降雨整体丰盈,但是,每年春季都是这里的枯水期,因而经常出现春旱。这也不足为怪。

    应该说,今年出现重旱,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是主要原因。去年秋季以来,西南大部降雨、来水持续偏少、库塘蓄水严重不足。与多年同期相比,云南、贵州大部及广西、四川、重庆部分地区降雨总体偏少五成以上,一些地区偏少七至九成。西南地区水库很多靠降雨蓄水,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水库就只能吃老本。面对大旱无能为力。

    今年这场罕见的大旱,“工程性缺水”也是重要因素。大旱充分暴露了抗旱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凸显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西南地区的极端重要性。其实,我国西南地区大型水库和骨干水利工程很少,以贵州为例,全省中型水库仅34座,蓄水总量不到20亿立方米。加上发育完全的喀斯特地形导致水资源向地下渗漏,雨水蓄不住,地下水用不上。

    另外,云贵高原群众居住分散,抗天灾能力弱,一旦遭遇大旱,群众赖以生存的小水窖在缺少水源补充的情况下更是难抵旱情,人畜饮水很容易出现困难。

    二问:怎样看待当前旱情?

    记者:目前全国旱情如何,有何特点,会不会出现“南北同旱”的局面?

    刘宁:从全国范围看,西南地区旱情最为严重。气象部门预报,预计未来几天西南旱区将有小雨天气出现,但重旱区仍无有效降水,旱情仍将持续,损失会继续增加,抗旱救灾的难度也会进一步加大。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认识和心理准备。

    虽然目前全国受旱面积与多年同期基本相当,但往年旱情主要出现在北方,而今年的旱情则集中在西南地区,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654万亩,占全国受旱面积的85%;云南耕地受旱面积4920万亩,占全国受旱面积的43%。更为严重的是,因旱饮水困难尤为突出。全国因旱饮水困难人数达2359万人,是多年同期的2倍多,其中80%集中在西南5省(区、市)。

    今年的旱情持续时间长,损失严重。云南省大部以及广西、贵州等省区局部从去年10月份就出现旱情,比常年同期提前了2个至3个月,目前已持续受旱近6个月,且仍呈发展趋势。

    更需要注意的是,北方地区旱情也已露头。北方地区“十年九春旱”,若后期出现少雨温高多风天气,北方地区的旱情将会迅速发展,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严峻局面。

    三问:防汛抗旱“中枢”是怎样紧急行动的?

    记者:国家防总和水利部是负责领导组织全国防汛抗旱工作的“中枢机构”,面对大旱,你们是怎样紧急行动的?

    刘宁:面对严峻的旱情,国家防总、水利部紧急加强对旱情的会商研判,及时启动了抗旱II级应急响应,举全部、全系统、全行业之力坚决打赢这场硬仗。在前期派出30个工作组和专家组的基础上,再由水利部领导分别带队深入云南、贵州和广西等抗旱一线,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解决群众饮水困难。

    与此同时,水利部抓紧研究落实兄弟省市对口支援工作,组织东中部省市水利部门对口帮扶严重受旱地区。水利部还提前下达了今年人饮解困和灌区改造工程计划及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重点向重旱区倾斜,支持旱区抗旱减灾。

    云南、贵州两省启动抗旱Ⅰ级应急响应,珠江防总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启动抗旱Ⅱ级应急响应,长江防总启动抗旱Ⅲ级应急响应,保证了抗旱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四问:重旱持续怎么办?

    记者:下一步,如果重旱持续发展,还会采取哪些措施?

    刘宁:确保老百姓吃上水,这是抗旱救灾工作必须死守的底线。随着旱情的进一步加剧,一方面抗旱水源日趋紧张,另一方面饮水困难人数不断增加,确保人畜饮水是头等大事。

    旱区各级防汛抗旱、水利部门必须算好水账。在进行全面排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对现有水源统一管理和调配;采取水库供水、调水、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各种应急措施,保障旱区每家每户每一位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

    下一步,国家防总和水利部将继续加强雨水情、旱情的监测分析,加密会商研判,在全力确保旱区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的同时,根据水源现状因水定种,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旱作种植面积,推广抗旱节水技术,为春耕生产做好充分准备。

    五问:重旱给我们哪些警示?

    记者:在众志成城打赢抗旱救灾攻坚战的同时,我们能从这场旱灾中看到哪些警示?

    刘宁:祸患常积于忽微。干旱是“慢性病”,它不像台风一样说来就来,而有一个慢慢侵蚀的过程。如果等到“病倒”时才想起如何应对,付出的成本就要大得多。旱灾警示我们,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强,工程性缺水的状况必须得到改变。

    西南地区水利工程长期欠账,病险水库多,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损坏严重,在大旱面前不堪一击。以云南为例,问题尤为突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农田水利设施基本报废了,近年来“两工”取消,又没有动力兴修水利,很多地方基本上只能“靠天收”,目前云南省有效灌溉只占耕地面积的37%。

    其实,也不仅仅是云南一个省的问题。由于财政投入不足,目前全国多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一些地方在干旱面前束手无策,水利设施不堪重负。全国现有18.26亿亩耕地中,9.59亿亩是没有灌溉条件的“望天田”;已建成的8.67亿亩灌溉耕地,也普遍存在灌溉设施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功能退化等问题,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6%。此外,抗旱规划滞后,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严重短缺。

    抗旱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完善的水利工程做保障,也要有法律法规、抗旱预案、组织体系、指挥系统等的顺畅高效运转。值得欣慰的是,在中央应对金融危机政策措施的带动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掀起了新一轮高潮,投资规模达1427亿元,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再过几年,当我们再次面对大旱时,底气一定会更足,办法一定会更多,应对一定会更加从容。

 
 
 相关链接
· 水利部召开"节约保护水资源主题实践活动"座谈会
· 我国新增56处国家水利风景区 已累计设立370处
· 国家防总水利部紧急部署西南抗旱救灾五大措施
· 水利部: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会召开
· 国家防总、水利部派出18个组赴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