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成功开展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并取得辉煌成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0年04月0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雪龙”号4月6日电(记者 崔静)有着纯净冰雪与空气的南极是各国科学家共同向往的科研圣殿。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间,中国成功开展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来自全国数十家单位的科研工作者“亮剑”南极,用辛勤的汗水、顽强的意志和精诚的协作,在冰川、天文、地质、海洋、高空物理等科研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撷取其中八大科研成果,即可管窥此次南极考察取得的辉煌成绩。

    成果一:“冰盖之巅”再创浅冰芯钻探新纪录

    南极冰芯直接记录着远古时代的大气组成,蕴藏着珍贵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此次考察中,考察队员经过近20天的不懈努力,在南极“冰盖之巅”——海拔4093米的冰穹A地区钻取了一支超过130米长的冰芯,创造了冰穹A地区浅冰芯钻探的新纪录。通过研究这支冰芯,可以追溯过去五六千年以来的地球环境变化。

    同时,为今后在冰穹A地区钻取地下3000多米处的深冰芯,开展100万年时间尺度内的全球变化研究,此次考察队在昆仑站附近建成了深冰芯钻探场地,这标志着我国在南极冰盖的深冰芯钻探即将拉开序幕。

    成果二:南极昆仑站开辟天文观测新“窗口”

    在天文学家眼中,冰穹A地区很可能是南极地区最好的天文观测台址。此次,考察队在中国南极昆仑站的天文观测站成功安装了一台频谱范围更宽的太赫兹傅立叶频谱仪,为我国在冰穹A地区开展天文观测开辟了新窗口。此外,考察队员还安装了“月光闪烁仪”等新的天文观测设备,并为下一次南极考察安装“施密特望远镜阵”完成了地基准备工作。新天文观测设备的运行将为我国建设南极天文台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成果三:陨石采集、冰下地形测绘取得重大突破

    格罗夫山地区是南极大陆上极少数有山脉峰峦凸露于冰盖的地区之一,此次南极考察是我国第五次派出队员对这一地区开展地质、测绘、冰川、环境、陨石回收等多学科综合考察。考察队共采集陨石1618块,总重量约为17公斤,使我国的南极陨石拥有量累计达到11452块。考察队员还在格罗夫山地区最高峰梅森峰以及格罗夫山核心区哈丁山等地发现了新的陨石分布区。

    此外,测绘学者在此次考察中首次探测出格罗夫山局部地区的冰下地形,测得格罗夫山地区冰雪最厚处超过1200米,初步揭开了这一冰原岛峰地貌形态的神秘面纱。

    成果四:首次独立建成南极永久性验潮站

    海洋潮汐验潮资料分析是研究海平面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此次考察队在中国南极中山站附近海域建立了一座数据实时传输永久性验潮站,这是我国首次独立建成的南极永久性验潮站,为我国监测南极海平面变化、开展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平台。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大地震后16小时左右,这一验潮站即监测到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中山站附近海域海面异常波动,为潮汐观测数据的可信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成果五:首次应用无人机开展大范围南极海冰观测

    应用无人机作为人类“替身”进行辅助科学探测活动,是许多国家竞相研究的课题。此次考察期间,科考队员首次在南极应用无人机“雪燕”进行了大范围海冰观测实验。“雪燕”搭载传感器设备在南极中山站附近40公里海域内累计自主飞行39个架次、20余小时,获得了清晰的海冰形态图像和精确的海冰观测数据,为“雪龙”号破冰航行提供了参考。

    成果六:中山站极区空间环境实验室基本建成

    我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南极中山站极区地球空间环境实验室在此次考察期间基本建成,并已正式投入越冬观测。该实验室的建成,将使中山站对极区地球空间环境的探测范围由极隙区、极光带扩展到极盖区,可探测到的自然现象覆盖电离层和磁层,探测要素包含极光、电离层参量和空间等离子体波等关键要素,使南极中山站成为自主性更强、国际一流的极区地球空间环境观测站。

    成果七:首次开展大范围南极地物光谱采集

    光谱反射数据是研究地面物质特性的基本遥感资料。此次考察首次在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周边大范围开展了光谱测量工作,获得有关南极雪、冰、岩石、湖水、地衣等地面物质的大量光谱反射数据和图片资料。这些现场资料不仅有助于增加人们对南极地物反射特性的了解,也为我国编绘出首张高分辨率南极陆地“景观图”、精确展现南极洲地物分布情况提供了有力支持。

    成果八:首次在南大洋自主成功布放和回收潜标系统

    此次考察期间,考察队在南极第三大湾普里兹湾海域成功布放、回收一套潜标系统,该系统对南大洋的温度、盐度、流速等数据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持续观测,获取了理想的观测数据和样品。这是我国首次在南极成功布放并回收潜标系统,对于开展南极大陆周边海域海洋、海冰、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50余名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喜获"南极大学"结业证书

    3月5日,中国南极中山站越冬队员与最后一批撤离中山站的队友挥手告别。新华社记者 崔静 摄

    正在回国途中的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4日举行“南极大学”结业典礼,159名队员喜获结业证书。由于南极考察航渡时间较长,在途中开办“南极大学”已成为历次中国南极考察队的传统。在第26次南极考察期间,31名队员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结合各自的专业知识,为队友们讲授了有关航海、气象、天文、遥感、海冰、高空物理等领域的知识,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详细阅读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29日穿越赤道返回北半球

    3月18日,“雪龙”号大副朱兵(左一)正在指挥船舶停靠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码头。新华社记者 崔静 摄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29日乘坐“雪龙”号极地破冰船穿越赤道,从南半球返回北半球。当日,风平浪静的赤道海域,碧空如洗,海面如宝蓝色的丝绸般平滑。“雪龙”号船头,时而有海豚跃出海面,激起雪白的浪花。远航万里,归国在即,“雪龙”号上处处能感受到考察队员们的喜悦心情。在考察队的精心组织下,摄影比赛、棋牌赛、乒乓球比赛等文娱活动纷纷拉开序幕,得到考察队员们的热烈响应。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特写:在南极冰盖上迎接新年
· 第26次南极考察:中国首次在南极成功回收潜标系统
· 第26次南极考察:雪龙号返回中山站进行物资卸运
·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内陆考察队平安返抵中山站
· 图表: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格罗夫山考察路线示意图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