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学考察和试验任务圆满完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1年07月2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罗沙、李芊丽)

    “报告总指挥,舱内人员状态良好。”

    “祝贺你们,你们今天又创造了新的记录”

    ……

    北京时间28日12时许,伴随着一片洁白的浪花,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完成历时9小时14分的5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试验后重新出现在大雨滂沱的东北太平洋海面,海试现场指挥部和北京视频连线现场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在北京视频连线现场宣布,“蛟龙”号在本次下潜中进行了坐底、海底照相和声学地形测量及取样等试验内容,最大下潜深度为5188米,再次创造了新的下潜深度,验证了潜水器在大深度环境下的技术功能和性能指标。“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科学考察和试验任务圆满完成。

    据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介绍,北京时间28日凌晨2时30分,潜航员正式入舱,各部门准备就绪,总指挥发布下潜指令,第三次下潜试验任务正式开始。5时30分,潜水器顺利下潜至作业区域,坐底后进行了210分钟的深海科学考察作业,作业内容包括海底照相、摄像、地形地貌测量及海底取样。9时07分,潜水器顺利下潜至5188米水深,9时12分潜水器完成海底作业开始上浮,12时15分收至甲板,此次下潜试验历时9个多小时,整个过程中潜水器各项仪器指标及通讯正常。

    “今天这片海域的海浪不大,浪高在2米左右。但是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甲板上人员都是在浑身湿透的情况下坚持工作。”刘峰笑着说,“不过,对于习惯了在恶劣海况下作业的海试队员们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天气了。”

    位于东太平洋的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来自于2001年5月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勘探合同,这份珍贵的合同确定了我国对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拥有的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的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大大拓展了我国战略资源的储备总量。

    重新回到“向阳红09”母船怀抱的“蛟龙”号静静地躺在甲板支架上,由于刚刚经历了5000多米海底巨大的水压,潜水器表面的油漆有些许脱落。

    “‘蛟龙’号海试队伍到达海试区域以来,遇到了海况不佳等诸多不利因素,但全体海试队员发挥了严谨求实、沉着冷静的作风,没有被恶劣的条件束缚住手脚。”刘赐贵说,“‘蛟龙’号深入5000米海底,说明其已经具备在全球70%海域下潜的能力,这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是实现我国攀登科学高峰、探索科学奥妙的宏伟夙愿迈出的坚实步伐。”

    搭载“蛟龙”号的“向阳红09”船于7月1日从江苏江阴苏南国际码头起航执行5000米级海试任务,于16日到达东北太平洋海试区域。北京时间21日凌晨,潜水器在第一次下潜试验中顺利下潜至4027米深度。在北京时间26日凌晨完成第二次下潜试验并成功突破5000米深度大关后,海试现场指挥部研究决定按照预定方案将第三次试验海区安排在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进行。经过24小时的航渡,“向阳红09”船于北京时间27日下午抵达试验海区与执行海试警戒与保障任务的“海洋六号”船顺利会合,海试队员利用航渡期间对潜水器进行了全面检修维护保养工作。

    据了解,继第三次下潜海试顺利完成后,海试现场指挥部将会根据海况条件继续择机安排下潜作业试验,试验任务是进一步检验潜水器在大深度条件下的作业性能及稳定性。

    这是7月22日在北京国家海洋局“蛟龙”号海试陆基保障中心拍摄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模型。当日,由于海试区域海况突变,风浪情况不适合潜水器布放和回收,原定于北京时间22日凌晨进行的“蛟龙”号5000米级海试第二次下潜被迫取消。 7月21日,在东太平洋海试区域,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下潜到4000米以下的深海。 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摄

海洋局党局长刘赐贵慰问“蛟龙”号海试队队员

    7月21日,由国家海洋局负责组织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了第一次下潜试验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4027米。按预定计划,“蛟龙”号将于今天冲击5000米的下潜深度。由于海试区域天气状况无法达到下潜要求,冲击5000米下潜深度的计划被迫推迟。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海试领导小组组长王飞,国家海洋局办公室(财务司)主任(司长)李海清,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主任金建才、党委书记沈继刚,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任王辉等,在北京通过海事视频对海试队进行了慰问。 >>>详细阅读

    记者21日从国家海洋局“蛟龙”号海试领导小组获悉,北京时间21日8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000米海试在东太平洋国际海域试验区成功完成了第一次下潜试验任务,经现场指挥部最终确认,最大下潜深度达到4027米。 这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开始下潜任务(视频截图)。新华社发

海况恶劣 "蛟龙"号5000米级海试第二次下潜取消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记者罗沙 余晓洁)记者22日凌晨从国家海洋局“蛟龙”号海试领导小组获悉,由于海试区域海况突变,风浪情况不适合潜水器布放和回收,原定于北京时间22日凌晨进行的“蛟龙”号5000米级海试第二次下潜被迫取消。

    海试现场气象保障员苏博说,与往年同期相比,海试区域的副热带高气压位置明显偏南,造成这一海域风大浪高。目前海试区域风力达到6至7级,浪高达到2.5米,船只摇摆厉害,甲板站立困难,对潜水器安全布放和回收带来较大威胁。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蛟龙号潜航员展示5000米海底画面
· “蛟龙”成功突破5000米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历史
· 中国“蛟龙” 深海传奇——访海洋局副局长王飞
· 图表:“蛟龙”5000米载人深潜海试成功
· 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下潜至5038.5米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