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8月10日电(记者 黄深钢)多项数据显示,今夏高温袭击浙江,带来多个“破纪录”,相关灾情仍在持续。而人们更担心的是,“江南水乡”再这么“烤”下去,该怎么办?
9日,记者在杭州富阳市汤家埠村森林火灾现场看到,远处数个山头冒着黄白相间的浓烟,近处一条条火舌从密林中不时窜起,一个最近燃烧着大火的着火点,距离一条乡间公路仅隔一条小水沟……
此前,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发布的火灾预警通报,将浙江西部局部地区森林火险列为“极度危险”的最高等级,在国家“森林火灾”这项预警通告中,浙江“破天荒”首次排到了第一位。
在火灾预警之前,则是持续月余的高温干旱天气。8日,浙江甚至一举包揽全国前十名最热城市,排名第十的云和县,气温也高达40.8摄氏度。
“地上太烫,走路的时候我恨不得飞起来。”从重庆来杭州度假的马女士感叹,“回老家都算避暑。”在一旁的杭州朋友则告诉她,杭州早在前几年就超越重庆,变成全国名列前茅的“新火炉”了。
不仅旅游,高温干旱更在无形中影响着这个经济大省的农业、工业,而相关的灾害评估目前只能做到初步预计。
“7月出梅以来我们就遭遇持续干旱和高温,但目前很难说遭到了‘旱灾’,因为今年水库蓄水情况不错,因此只能说‘受损’,个别农作物可能减产一到二成。”富阳市环山乡副乡长张诚成说。记者走访发现,浙江的特色农业如龙井茶、山核桃等产品面临减产也已成定局。
工业生产方面情况也不容乐观。一些企业为避开高温将生产调整到夜间,或者干脆为职工放假,增加了企业的加班支出。在余杭的一支修路队组建时有30多人,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采取了夜间作业、多开工钱,但一周时间里,仍有20多人陆续辞工,“怎么劝也留不住人”。
在采访中,一些基层干部无不担忧地表示,浙江每年应对突发式的台风灾害有经验,但对这种渐进式的高温干旱气象灾害怎么进行综合施策、系统性防灾减灾,还需要“学习”。
但一些市民的担忧和争论仍在持续。“近几年杭州每年都高居全国火炉排行榜前三甲,热得我们考虑要搬家了。”老家在四川,已经在杭州工作了10多年的商人林森说。
“那么多的空调、那么多的小轿车,这些排放才是气温杀手,人们一边抱怨高温,一边制造着高温。”70岁的杭州老人陈善曦说,“早些年晚上人们可以去西湖边纳凉,现在一到晚上全都关在空调屋里,为什么不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
而对于政府来说,“应急”似乎是当务之急。浙江省委省政府对当前高温干旱天气进行了人工干预,要求“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开展人工增雨抗旱作业。据统计,7月28日至8月6日16时,全省共有32个市、县(市、区)政府组织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103次,估算累计增水约1.8亿立方米。
高温“烤”着浙江。但从更长远来看,如何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方式,或许是浙江面临的真正“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