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11月23日电(记者陈国洲)地处偏远的青海省,通过实施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工程,至2013年底已开工建设19万户农村奖励性住房,不仅使超过14万户农牧区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而且拉动农村住房消费近200亿元,扩内需促民生综合效益不断凸显。
虽然已进寒冬,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青林乡雪里合村却仍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村里32户人家通过奖励性住房扶持,正在实现自己的新居梦。村民李全祥家院墙已经修好,新梁也已上房。他说自己这一院7间带太阳能玻璃暖廊的砖瓦房预计花费10万元,政府奖励性住房就补助了1.7万元。
青海实施的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工程,是政府以现金直补和金融贴息等做法鼓励有条件的农牧民加快建设自用住房的一项惠农政策。2010年青海省实施农村奖励性住房以来,补助标准成倍提升,从最初的户均补助5000元提高到目前的户均1.7万元,不断调动起农牧区群众改善住房条件的积极性。
调查显示,奖励性住房拉动消费、活跃市场的作用明显。据悉,仅土建施工、装饰装修等的投入,对钢材、水泥、建筑劳务等市场就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并延伸带动了家具、家电等相关消费投入与产业的发展。
记者从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2010年,青海省级财政投入奖补资金2.5亿元,带动农户自筹资金近34亿元。2013年,青海省再次投入6.8亿元财政资金建设4万户奖励性住房,目前已开工3.6万户。政府投资与农民投入资金比约为1∶10,相当于政府投入1元就可以带动农民投入10元,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住房消费,在扩大内需的同时促进了民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