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下午,伦敦阳光明媚,一改前日的凉意。 在颇有古典特色的英国外交部大楼内,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共同见证了两国间一系列合作文件的签署。 随后,两位领导人步入位于2层的洛加诺厅,共同会见早已等候在此的大批中外记者。 面对英国记者“坦率到刁钻”的提问,李克强一一回应,让外界感受到了来自东方、来自中国的自信、坦诚、智慧和幽默。 【BBC记者“挑刺”谈人权,中国总理轻松应对】 在中英关系中,人权问题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虽然过去半年多以来,中英关系已经走出英方执意会见达赖所造成的波澜,而且两国间经贸、投资、人文等领域合作也如火如荼,但是英国仍有一些政客为了迎合部分媒体和选民,时不时又回到过去的老思维,想着要在人权问题上给中国“上上课”。 就在李克强到访当天,英国副首相克莱格还抛出了所谓“中国存在大量人权问题”的言论。 记者会上,两国领导人发表完简短的开场白后,卡梅伦首先挑选了一名英国BBC的女记者提问。 这位女记者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她首先抛出了克莱格的言论,然后单刀直入,问中国在人权领域可以向英国学习什么。 面对这样一个略显“刁钻”的问题,李克强回忆起他2011年年初作为副总理应克莱格邀请访英时的情景。 当时,克莱格曾拿出一份英国报纸给他看,在同一个版面上,既有欢迎李克强访英的报道,也有批评克莱格的报道。 李克强说,这就是所谓的“平衡”或“妥协”吧,在英国,一个问题不只会有一种声音,“我没有这样的期待”。 接着,他话锋一转又说道,“中国宪法明确说中国尊重和保护人权。为了尊重和保护人权,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首先保证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30多年来让6亿人摆脱贫困。” 他还说,人权内涵丰富,一个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或者不同国家拥有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对人权认识不同。 “正因如此,我们和英国有人权对话的机制。” 他强调,中英两国已在包括人权在内的诸多领域相互借鉴,中英只要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可以相互借鉴的内容就会越来越多。 【为了尊重人权、尊重女性,请让女记者提问】 在回答完英国BBC女记者关于人权问题的提问后,轮到李克强点记者提问。 他笑着说,既然卡梅伦首相点了女记者,为了表示对人权的尊重和对女性的尊重,我也点一名女记者提问吧。 一句话,不仅与前面谈到的人权问题遥相呼应,也为现场增添了一份轻松的气氛。 【为中国大使“解围”】 在李克强到访前,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在当地举行记者会说,3年前他到英国时,提到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顺序是英、法、德,但3年过去了,中德、中法关系发展迅速,现在提到中国与欧洲国家关系,顺序则变成了德、法、英。 刘晓明此话被英国媒体广泛报道,触动了不少英国人的敏感神经。 李克强借着当天记者会的机会,也为刘晓明的话“解围”。他说,作为驻英大使,刘晓明希望中英关系走在欧洲国家的前列,我完全理解。 “我当中国地方的省长时,也希望本省的发展比其他省好,地位比其他省高。我希望中英关系走在中国与欧洲国家关系的前列,成为火车头。” 他笑着说:“大家要理解中国驻英大使的焦急。” 【中国总理,您怎么看待“离开”】 当前,英国媒体一直关注着两个与“离开”有关的话题:一是苏格兰正在酝酿就是否从英国独立出去举行全民公决,另一个则是英国一些人正在讨论英国是否要从欧盟中退出。 这本来是一个相当“内政”的话题,但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英国天空电视台的记者仍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李克强。 在公开的外交场合讨论他国内政议题,本来是一大忌讳。 只听李克强答道,中国历来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支持一个强大繁荣的欧盟,这有利于世界的多极化。我们也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繁荣、统一的英国,在促进世界增长和发展方面走在前列,在维护地区稳定和平方面发挥更多重要作用。 “我们尊重英国人民的选择。” 短短一段话,既表明了中国的原则立场,又不失外交礼仪。让天空电视台记者看似“刁钻”的提问,也得到了很好的回答。 随后,李克强还开玩笑说,这个问题涉及到英国内政,如果卡梅伦首相愿意,要不请他再来回答一下? 对于这样一个敏感的问题,卡梅伦自然是笑着连连摆手,不愿作答。 一场内容丰富的记者会结束了。正如李克强在《泰晤士报》上撰文时所言,通过此访,将向英国展示一个真正的中国。相信通过这场记者会,英国政府官员、媒体和民众,都能看到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中国形象。(新华社记者 明金维) |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