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财政“沉睡”资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4-12-25 09:16 来源: 新华每日财经分析
【字体: 打印本页

    经济下行压力大,积极的财政策应更有力度。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盘活各领域财政“沉睡”资金,提高使用效益,缓解财政收支困难,让积极财政政策更好发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创新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伴随经济增长换挡,财政收支也进入新常态。过去20多年来,财政收入以远高于GDP增幅的两位数速度高增长,但近年来增速已明显放缓,甚至低于GDP名义增速。收入增长放缓的同时刚性支出压力不减,现在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财政都面临较大的收支压力。然而,一反常态的是,今年财政存款却大幅上升。截至2014年11月,财政本外币存款接近5万亿元,超过全年公共财政收入的1/3。与之相吻合的是今年年底突击花钱现象并不十分明显,2014年10月财政支出为-5.7%,11月仅增长0.8%。

    从宏观调控角度看,通过货币政策发挥“稳增长、调结构”空间越来越小,亟需财政政策发力,“挖潜增效”就成为必然。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三项措施盘活财政存量:统筹使用结转资金,清理财政专户,对预算周转金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占比设定上限等,让公帑有效服务公众、造福人民。落实这些具体措施,将唤醒趴在账上“打呼噜”的沉睡资金,提高结转结余资金使用效率。

    从财税改革角度看,试点滚动预算,避免突击花钱,标志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入实质操作阶段。2014年9月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修订的《预算法》,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在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启动之后,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展开。常务会议提出,在水利投资运营、义务教育、卫生、社保、环保等领域开展三年滚动预算试点,正是预算改革的具体实践。

    未来除了盘活“沉睡”的资金,还要管住没有用好的资金,优化支出结构,将有限的钱真正用在“刀刃”上。当然,这将涉及各部门可支配资金的调整,与部门利益、权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让各方都满意,就只能是“撒胡椒面”,财政资金就很难用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结果很可能是,钱花了而事没办好,甚至没有办。打破利益存量,重构资金分配规则,才是“盘活政策”的要义所在。(新华社经济分析师 郭洪海)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