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后的首次国务院常务会会议,处置“僵尸”企业是这次会议的议题之一。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其中首提“僵尸”企业退出市场。 就在国务院作出上述表态的一个月前,中央财办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曾在10月初考察广东时强调,“要按照中央要求,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刘鹤此番表态中的“中央要求”、“淘汰”两个关键词曾引发广泛关注。 “僵尸”企业在最近一年来被中央高层频繁提及,它主要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早在去年11月,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曾公开表示,随着今后增长的减速和结构的深度调整,僵尸企业维持不了就要进入破产,而用以扶持这些企业的银行贷款就变成不良贷款。 李克强也曾多次提及“僵尸”企业。今年3月,李克强在国家工商总局考察商事制度改革,其间召开的座谈会上他曾叮嘱:“我们不仅要降低创业门槛,让企业‘生’出来,还要避免形成‘僵尸’企业,要扶持它们,让它们活下来、活得好。” 6个月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这份意见被外界认为“僵尸”企业大限已到的信号。意见发布5天后召开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李克强再提“僵尸”企业,他说,要抓紧处置“僵尸”企业、长期亏损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在李克强两番论及“僵尸”企业后,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拿出处置办法,明确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这意味着政府对“僵尸”企业“输血”的行为将停止。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近日建议停止对“僵尸”企业输血时,曾表示还需辅之以适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记者 邹春霞) |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