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参加战略研究的专家们在讨论问题
编者按:国务院日前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这一纲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历时两年多,分为战略研究、纲要起草和审议等几个阶段。从2003年8月开始,来自科技、社会、经济、管理和产业界的2000多名专家参与了20个专题的战略研究,形成了120万字的战略研究报告。通过战略研究,明确了未来1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对科技的需求,为制定科技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纲要》发布之际,我们采访了几位战略研究专题组的负责人,请他们简要介绍各自领域内战略研究的有关情况,帮助读者了解《规划纲要》的相关背景和内容。
四大战略解决四大问题
———访农业科技问题研究组组长石元春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要实施资源替代战略
解决生态安全问题要实施“解铃”战略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要实施拓展战略
解决科技支撑问题要实施跨越战略
“未来15年,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要集中解决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科技支撑四大问题。”石元春院士直入主题。
以粮食安全为例,到2020年我们到底需要多少粮食?看似一个简单的数据,其实非同寻常,它直接关系到农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全局。我们在查阅研究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各方意见,确定我国2020年粮食需求量为6.2亿吨。“为什么这个数字偏高了一些?因为要考虑饲料粮,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收入的不断增加,肉、蛋、奶等消费量扩大,从而拉动饲料粮消费上升。此外还有工业用粮等等。在人均粮食需求量中,口粮其实只占1/4。”石元春补充道。
怎样才能生产这么多粮食?又遇到水、土、种等一系列问题,专家们提出“资源替代”这一概念。水是无法替代的,但灌溉水是可以替代的,从事节水的专家纷纷提出替代水的建议,使得规划具体到每一项技术,最后达成2020年农业用水不超过4000亿吨的共识。同样,大家也接受了“土地不能替代,但耕地可以替代”的概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依照这一严谨、科学的思路,专家们提出了解决四大问题的对策: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要实施资源替代战略,解决生态安全问题要实施“解铃”战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要实施拓展战略,解决科技支撑问题要实施跨越战略。
石元春说,生态恶化是农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现代农业技术不会破坏生态,生态恶化主要是由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引起的。解铃还需系铃人,必须从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入手,在源头上将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态结合起来,做到生产生态的共建双赢。
谈到拓展战略,石元春认为,农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应由初级农产品生产拓展到食品与农产品加工,延长生产链条;由小农生产到企业化经营;由单一生产到贸工农一体。
近些年,国际上出现一个重要动向,随着传统能源渐趋枯竭,各主要国家开始将目光聚焦到可再生能源与材料上,“生物质经济”已经浮出水面。它利用农林废弃生物质,以及种植能源化工植物,从事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对改善我国能源消费,减缓商品能源紧张压力,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它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可以再生和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它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展望我国农业科技未来的发展趋势,石元春指出,强劲的外在需求,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内力驱动,以及较好的工作基础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有利条件。存在的问题是科技转化能力弱、生产贡献率低、科技投入少以及体制不顺,整体水平比发达国家晚约15年。对此,我们要扬长避短,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使我国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跨越战略的内涵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引擎,推动农业常规技术的效率革命和全面升级,加强技术转化和基础科学研究,在全国掀起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高潮。(蒋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