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记者刘铮、周立民)“去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给村里的小学配了电脑,学生却从几百个减为不到20个。”安徽旌德县洪川村党支部书记余的娜代表说,师资问题带来的教学质量差造成村里的小学不断萎缩。
“村里好一点的老师都跑到乡镇去了,乡镇好一点的老师都跑到县里了,县里好一点的老师都跑到城里了。”余的娜对新华社记者这样概括了乡村师资力量下滑的流程。
从高峰时的七八个老师、几百名学生,到现在只有一个老师、不到20个学生,洪川村小学的萎缩不是个别现象。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黄裳裳代表向新华社记者介绍了她了解的一个县的农村小学师资情况:从2001年起,没有进一个新教师,除了语文和数学外什么都不教,要从五年制改为六年制,全县需要增加2000多个教师编制,每年还有300多名教师要退休。“一个中专毕业的女孩,在离蚌埠市不到20公里的一个村小学教书,一个月收入仅240元,没有编制,从家里到学校还要摆渡。这样的待遇和条件,怎么留得住人?”黄裳裳说。
“师资队伍问题是更长久的问题,没有教师还搞啥,房子盖得再好也没用。”黄裳裳建议,在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的同时,应当关注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具体措施包括确保教师工资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不得占用教师编制,规定城市新聘教师和在职教师晋升前都必须到农村工作一段时间,同时加大对在岗教师的培训力度。(完)
中国政府网2006年“两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