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互动>> 建言议政
 
需要因地制宜地在农村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06年03月24日   来源:人民日报

    春节回老家,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农舍,一辆辆疾驰的摩托,听到一声声充满乡情的问候,让人觉得家乡的一切是那么令人眷恋。

    不过,也有令人忧虑的现象。前些年,进入腊月,就有踩高跷、划龙船、闹花灯等年味儿十足的民俗表演,热热闹闹地延续到正月十五以后。今年没见到一场这样的活动,一些村民家里传来的是划拳酗酒和打麻将的声音。堂兄告诉我,由于经费不足,前年村里的戏班子解散后,演员都外出谋生去了,现在也没人把大伙组织起来。话语里饱含着对过去时光的怀恋。

    家乡的现状,或许是时下部分农村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这些年,党的好政策使农村呈现出勃勃生机,但在一些地方,农民的“口袋”富了,“脑袋”却仍然贫瘠。农民兄弟年复一年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不言而喻,文化生活却少得可怜。有人编了段顺口溜:“白天握锄头,夜晚靠枕头,抹牌加麻将,喝酒猜拳头。”

    温饱无虞的农民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一日三餐,在繁重的劳作之余,他们需要有特色、有看头、对口味的文化产品。一个农民自编的歌词唱出了他们的心声:“何时为广播接上线?何时为电视通上电?何时精彩节目现眼前?”

    文化建设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质量。有一种现象耐人寻味,就是越注重文化建设的地方,当地经济发展得越好,人们的素质越高,社会治安环境也越佳。反之,不重视文化建设的地方,不仅经济建设的成果大打折扣,治安问题也比较突出,进一步发展的前景堪忧。

    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民对文化产品好坏优劣的辨别力相对较弱。如果不用先进的文化去占领农村和基层阵地,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势必乘虚而入。这就对基层政府和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给农民送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目前,农村的文化传播渠道主要有三种:政府主办的文化站,各类文化下乡活动,农民自发操办的文艺演出。但这几种形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少文化站设施落后,功能萎缩;一些地方的文化下乡活动,也就是蜻蜓点水似的转转“圈子”,漫无边际地唱唱“段子”,离农民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有的一台戏唱了几十年而不变,一个演出班子多年没有新人加入。还有一些演出不是以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为目的,而是金钱至上,打着文化的幌子一味牟取经济利益。对于这样的“高价”演出,农民享受不了,也消费不起。

    因此,在农村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在“创新”上下功夫,创造出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尽可能地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蔡朝阳)

 
 
 相关链接
· 中办国办就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若干意见
· 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
·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 2005年北京市财政投入6062万元用于农村文化建设
· 河南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 甘肃省启动文化对口帮扶活动加快农村文化建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