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职能·完善监督·深入基层
——代表为一些基层政府行为“三种病”开药方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 记者李亚彪 李钧德 王娅妮 徐扬
过去五年,各级政府坚持执政为民、依法行政,自身改革和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然而,少数地方一些基层政府和部分公职人员却存在三种怪现象:包揽事务充当“万能”、公务消费节节攀升、基层一线难见踪影。
部分人大代表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十分必要和及时,只有转变职能,完善监督,深入基层,才能治好这三种“政风之病”,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治理“万能政府”病:转变职能是关键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中曾指出,当前,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仍然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代表指出,当前有的地方政府部门仍然包揽社会事务,动辄动用行政权力调整市场利益格局,有的充当企业“诚信担保”,有的充当市场“风险先知”,有的充当社会事务的“全职管理者”。
陈铁雄代表说,这类“万能政府”职能不清,干扰市场规则,不但常常引火烧身,而且引发政企矛盾、干群矛盾。“万能政府”在干扰市场规则的同时,还带来了大量行政资源的浪费。
“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政府不是万能的。哪个行业能挣钱,能挣多少钱,企业最明白,政府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些信息;哪些产品过剩,哪些产品缺乏,哪些产品受消费者欢迎,哪些产品即将被淘汰,市场最清楚。”一位来自企业界的人大代表说。
有的代表说,只有政府从既当“导演”“演员”又当“评委”的身份中跳出来,才能够把资源配置的权力真正让给市场,真正管好该管的事情。
宁波市长毛光烈代表说,政府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市场监管方面,同时注重提供公共服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作用,基层政府要强化公共服务,必须创新方式。比如,把政府自办服务转变到提供服务上来,实行服务外包;比如完善社会评价机制等。
治理“大手大脚”病:完善监督需“猛药”
“有些公职人员,把时间、精力用在吃喝玩乐上,把公款消费在风景区或异国他乡,实在令人心疼。”山东东营市蜜蜂研究所所长宋心仿代表说,“节约是全社会都应弘扬的精神,公款消费却在制造财政‘黑洞’,百姓反映强烈。”辽宁省财政厅长邴志刚代表说,当前行政成本特别是公务消费节节攀升,有的地方和部门花钱大手大脚、公私不分,影响政府形象。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郑玉歆代表认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关键是建设节约型政府。因为普通百姓与企业都是花自己的钱,而政府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容易大手大脚浪费。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刑法系主任邸瑛琪代表认为,公务员在高档消费场所消费是引发权钱的重要媒介,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政风不好的原因,就是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治理这个毛病一定要下“猛药”,让政风不好者官帽不保。
宋心仿代表认为,在治理公款消费问题上必须有过硬的制度和严厉的措施,一方面抽调得力人员进行专项查处,从公款消费项目到消费档次标准、金额等明察暗访,一方面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监督检举,对查明问题的单位与个人要严肃处理。
治理“衙门作风”病:深入基层离百姓近些
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院长唐祖宣代表说,现在有的地方衙门风气、官僚主义比较严重,老百姓办事人难找、事难办。邸瑛琪代表回忆起一件事,有一次开会,他碰巧和一位市长坐在一起,双方互换名片。后来,他按名片上的电话号码打电话给这位市长,结果发现这位市长名片上留的竟是秘书电话,而且秘书拒绝告诉他市长的电话。
“想找市长这么难,一般的百姓根本就别想。” 邸瑛琪说。
有的代表说,群众反映有的政府部门甚至基层政府机关办公楼越盖越高,警卫越来越森严,领导干部越来越难见。这种现象阻断干群的血肉联系,滋生了官僚习气和衙门作风。他们认为,当前缺少干部同群众联系的制度性规定,是否密切联系群众全凭领导干部的自觉。
陈铁雄代表说,基层有的群众常常反映看不到干部,因此要把干部工作场所重心下移,把“政府服务终端”延伸到人民群众中间去。让百姓在医疗与治安、文化与社会管理服务中,都感觉到有干部在身边。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小同代表说,浙江省去年开展作风建设年、“百名书记蹲点调研”和“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通过这次活动,浙江省各地各单位共征求群众意见30余万条,查找出问题15万个,通过整改解决问题10万个。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代表说,作风建设年活动虽有始终,可加强作风建设却是永恒的主题,要作为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