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从简化审批手续、拓宽融资渠道、健全政策体系3个方面支持企业“走出去”,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充足产能,积极扩大出口,也将促进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但是,在支持企业对外投资之时,也必须重视外汇储备资金的市场化运作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12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大金融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从简化审批手续、拓宽融资渠道、健全政策体系3个方面支持企业“走出去”。“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一些措施虽然之前也有提及,但将这些相关政策进一步梳理、集合、细化后,将变得更有力度。”国际金融专家赵庆明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在拓宽融资渠道方面,会议决定,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重大装备设计、制造等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等。赵庆明认为,在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充足的产能,积极扩大出口,这是与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相适应的。 “我国亟须从对外输出储蓄转变为对外输出资本,力争成为国际投资大国。”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认为,在实施“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同时,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又呼应了国家战略。 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能否有更加便利的金融环境至关重要。为此,会议决定简化境外上市、并购、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等核准手续。取消境内企业、商业银行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地域限制等。在赵庆明看来,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前提是支持金融机构“走出去”。目前,很多中资银行的海外分行都设立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覆盖面较窄,能够提供的金融服务有限;简化相关手续将促进中资银行“走出去”,为企业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服务。 另外,提高与投资相关的“软服务”水平也是关键。会议提出,要做好信息、法律、领事等服务。当前,一些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并没有意识到海外在法律、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包括金融机构在内都需要多下功夫帮助企业“入乡随俗”。 业内专家认为,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力度,还将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赵庆明认为,加大资本输出有利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今年前3季度,我国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如果加大资本输出,资本和金融项目能够形成逆差,有利于对冲经常项目顺差,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更重要的是,会议提出,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发挥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债权、基金等形式,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长期外汇资金支持。这不仅对企业来说是个利好消息,也将进一步加大我国外汇储备的运用效率。截至今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3.89万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要想做到保值增值并不容易。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大部分投资于海外国债、金融债等资产,拿一部分来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可谓双赢,企业能够得到资金支持,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也可能因此提高。”赵庆明表示,在支持企业对外投资之时,必须重视外汇储备资金的市场化运作和资金的使用效率。(陈果静) |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